旧时文人,为何字写得好?
本文转载于9090社区,帖子链接:https://yy9090.top/thread-581816-1-1.html
作者: seraphiw 时间: 2025-8-21 08:40本帖最后由 seraphiw 于 2025-8-21 08:42 编辑
一个重要原因,古人写字勤练,而且可以以碑刻习字,练久了,碑刻上字的框架笔法自然形成肌肉记忆。
以下是[宋]欧阳修收集古人碑刻,编制《集古录跋尾》(现存台北博物院)时的感慨,说其二十年前儿时学书的碑刻,待到想制碑拓时碑文已残缺不勘,如金石之坚硬也难以长久保存,才要用拓片的形式将碑文保存下来,收集了十八年,终于形成千卷。(目前仅有少量存世)
---------
余为童儿时,尝得此碑以学书,当时刻画完好。後二十余年复得斯本,则残缺如此。因感夫物之终敝,虽金石之坚不能自久,于是始欲集录前世之遗文而藏之。殆今盖十有八年,而得千卷,可谓富哉!嘉祐八年九月二十九日书。(卷五《唐孔子庙堂碑》,114页)
作者: zara 时间: 2025-8-21 08:52
字,写的好,又如何,有几个是好东西
作者: lysmec 时间: 2025-8-21 09:05
古代读书人不用学数理化、生物、地理、英语。练字是读书的主要科目之一。也是科举的重要考核目标。
作者: 星帆 时间: 2025-8-21 09:06
电脑键盘淘汰了写字
作者: 728-弈成 时间: 2025-8-21 09:08
天天写,唯手熟尔
作者: double90 时间: 2025-8-21 09:10
没事干吧,时间一大堆,还可以显摆。我一大学同学,原来字丑的不行,后来进了省级机构就开始天天练字,借此攀上了大领导,因为很多领导都喜欢写字。
作者: 重然001 时间: 2025-8-21 09:10
基本功啊。
现在还有多少人天天用笔写字的。更别说练字了。字帖没临摹过一本。
作者: 南大 时间: 2025-8-21 09:47
玩书法,是入门成本相对最低的艺术类,与之类似的是唱歌,
练字每个人从小都学习和接触一点,长大后业余学习,一张纸和笔,一本字帖,就能自学
各单位,系统组织比赛,门槛最低的也就是书法比赛,每个人都能参加。
反观玩乐器,跳芭蕾,对绝大多数人来说,参加不了,入门级的去参赛就是自取其辱。
各种乐器五花八门,门槛都不低,练成的可能是百里挑一。
反观书法,人人都可学,所以如果真的练成书法家,倒是更难能可贵了,可谓万里挑一。
作者: feifeigege 时间: 2025-8-21 09:50
本来读书认字的人就少,有文化的人还都在练字写诗,生产力发展缓慢
作者: 冷眼江湖 时间: 2025-8-21 09:53
这个是童子功,只要家境好想走科举这条路的,几岁就开始练字了,一辈子就玩这点东西,换你也行。
作者: 为梦燃烧 时间: 2025-8-21 10:03
过去没电脑的时候,很多企业的老职工,写字也非常不错的
跟古代不古代没啥必然联系
过去手工绘图的时代,很多人的仿宋字写得都很好看的
作者: 风林火山 时间: 2025-8-21 10:16
废话旧时文人笔使不好,如同武人刀使不好,没本事 糊不了口,在旧时这是生存问题。
作者: 大白 时间: 2025-8-21 10:20
南大 发表于 2025-8-21 09:47
玩书法,是入门成本相对最低的艺术类,与之类似的是唱歌,
练字每个人从小都学习和接触一点,长大后业余学 ...
书法这东西百家百言,没有定法
作者: keqile 时间: 2025-8-21 10:21
秀才写字那是基本功啊
陈毅 彭德怀都是一手好字
老毛自成一体,字体也源自二王
作者: wuyue770 时间: 2025-8-21 10:41
古代文人肯定要写好字啊,要进学求功名 字是第一,馆阁体写出来跟印刷的一样
墨卷就直接淘汰了
现在中考 高考要也是字迹纳入评分,很多人字也都写的好
作者: 卖艺不卖身 时间: 2025-8-21 10:43
过去做官,不仅字要写的好,颜值也要好。字不好,基本自绝读书这条路了。
作者: 小白鸽 时间: 2025-8-21 10:46
说起来,我都不怎么会写字了,本来读书也少,干活也需要写字
作者: gisjie 时间: 2025-8-21 10:46
古人又不学数、理、化、生、地、外等等,有大把的时候练字。
作者: qtom 时间: 2025-8-21 11:35
现在人不要谈字写的好不好了,能提笔不忘字就很不错了
作者: bluepolar 时间: 2025-8-21 11:46
不要羡慕古人,认字的没几个
想要交流,除了口头只能书面,书就那么多本,有时间就写字,字难看就是基本功不够
也有古人字不怎么样的
作者: 江湖混混 时间: 2025-8-21 12:23
偏科
本文转载于9090社区,帖子链接:https://yy9090.top/thread-581816-1-1.html